- 江俊鹏;冯凌子;解贺嘉;张久珍;满涛;
AIGC迅猛发展并在高校教学科研实现规模化场景应用。文章旨在为数智时代高校制定AIGC学术规范与应用边界提供参考借鉴。采用质性文本主题分析方法,从态度认知、合规使用、监督举措三个维度,对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高校的AIGC学术规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世界一流大学对AIGC应用持开放支持的态度,对AIGC的合规使用是学术规范的核心要求,对AIGC应用的监督覆盖了教学与科研全流程。面对AIGC全面应用于教学科研,高校应积极构建治理体系,保障风险可控;与时俱进制定规范,划定使用边界;清晰界定监督责任,明确责任主体。
2025年04期 v.43;No.210 3-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 沈奎林;
Open AI公司发布的Chat GPT自然语言对话式工具,由于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引起人工智能革命性的进展,相关企业纷纷跟进推出各种AIGC工具,社会上多种行业都在积极探讨和应用AI工具。高校图书馆作为保障教学科研的服务机构,紧跟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智慧服务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相关企业,以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为基础,利用AIGC工具开展了多项智慧服务。从实践效果看,AIGC在智能问答、业务处理、读者服务等方面显著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与此同时,AIGC的应用也对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主要是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版权保护以及虚假内容等方面的问题。图书馆在应用AIGC方面,要认识到人工智能的两面性,在应用AIGC时要关注人工智能伦理道德、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问题。
2025年04期 v.43;No.210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 李蔚;胡晨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类高校图书馆亟需通过智能化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精准信息需求。文章结合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探讨Deep Seek在医学类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价值及用户接受度。通过对南京中医药大学等五所高校的596名师生进行调研,运用SPSS工具从AI经验、图书馆使用频率、AI可信度疑虑及伦理监管态度等维度展开分析。研究发现:用户图书馆使用频率、AI经验及伦理监管支持显著正向影响Deep Seek认可度,而AI可信度疑虑呈显著负向作用;高频用户认可度显著高于低频群体。基于此,提出构建阶梯式馆员AI素养培训体系、整合智能工具与临床思维的“人机双校验”机制、开发个性化科研支持系统等策略,为医学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的创新及AI技术的深度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2025年04期 v.43;No.210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 代宝;郑怡晴;杨利英;
文章旨在揭示人工智能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以便为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品或服务的营销者保留用户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为未来研究者深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研究利用Webster和Watson提出的IS用户行为研究文献综述方法,对国内外关于人工智能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的62篇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归纳总结出人工智能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目前学者基于期望确认模型、技术接受模型等理论模型揭示出用户持续使用人工智能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用户的心理动力因素、心理过程因素、心理特征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技术环境因素。
2025年04期 v.43;No.210 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 邱源;
文章探讨了建构技术与Gen AI问答系统粘合的理论基础,将建构主义理论转化为建构主义技术的原则与途径,重点探讨了学科服务AI平台问答系统的建构主义技术路线,并对实验成果JG-Chat GLM模型进行特性评估。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算法底座的选择、LangChain框架系统的引入、专业语料投喂、建构技术与Lang Chain的交互操作、预训练和微调以及评估校准等技术,提升学科服务AI平台的建构水平与交流能力。随着新技术和新模式的不断发展,建构主义赋能基于GPT问答系统类的应用场景将呈现出无限延伸的态势。
2025年04期 v.43;No.210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 王旭彤;
通过调研97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服务在服务主体、推广内容、推广方式、推广对象四个维度的实践现状,提出应逐步构建有主题、有规划、分层次的阅读推广服务策略,以期助力图书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与利用,实现文化传承与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创新。
2025年04期 v.43;No.210 4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 梁若楠;唐承秀;
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应结合高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关注需求驱动和成效评估,以提高阅读推广服务成效,促进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文章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对参加过阅读推广服务的用户进行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结合成效评估理论、高质量发展理论以及需求层次理论,构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成效评估模型。模型包含用户素养成效、学业成效、成长成效三个维度,9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并提出应以动态循环机制持续挖掘用户需求和评估阅读推广服务成效,以评估结果作为制定阅读推广服务改进措施和活动优化的依据。该研究可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服务成效评估提供可操作、可复制的借鉴和参考。
2025年04期 v.43;No.210 53-5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 盛琳涵;
调研辽宁省37所公立本科院校图书馆开展“六地”红色文化阅读推广活动情况,通过梳理各样本馆红色文化主题数据库、红色文化空间、红色文化图书推荐、红色文化主题展览、红色主题活动等,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阅读推广策略:加强资源建设,深耕推广内容;深化技术赋能,打造沉浸式阅读空间;创新推广形式,增强阅读体验;多方协同合作,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与传播力。
2025年04期 v.43;No.210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 柯平;潘雨亭;
文章以南开大学信息咨询学课程为案例,探讨课程如何通过项目制教学践行服务社会的理念。信息咨询学课程在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和“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宗旨引领下,奠定服务社会的基本方向,通过打造“学校+社会”的新型育人共同体,创新项目制教学模式。学生项目组嵌入行业,实现信息咨询项目的社会拓展,项目覆盖不同类型的行业领域,同时精准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并产出创意产品支撑咨询效果,学生、行业、专家纷纷展现了对创新教学模式效果的良好评价与反馈。课程实践表明,信息咨询学践行服务社会的项目制教学模式,在新文科建设、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等背景下彰显出重要的教育价值、课程价值以及学科价值。信息咨询学课程的成功经验对于推动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学科发展以及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2025年04期 v.43;No.210 67-7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 倪娟;
知识产权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知识产权素养教育,可以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文章选取获批江苏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的27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状况,具体分析其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方面的情况,总结归纳江苏省高校开展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优化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2025年04期 v.43;No.210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 周媛媛;
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文章以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基础,深入分析当前医学信息检索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设计以成果为导向的医学信息检索课程,并拟定具体的实施策略与评估方法。通过南京医科大学医学5+3口腔医学专业信息检索课程的实践和考核结果,分析基于OBE理念的医学信息检索课程的实践效果,以期为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2025年04期 v.43;No.210 83-8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 沈艳红;彭奇志;谭怡;
基于扎根理论,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对来自图书馆大数据知识服务生态系统不同种群的20位主体进行深度访谈。经开放性编码提取到初始概念21个,基本范畴10个,经主轴编码获得4个主范畴。经选择性编码形成典型关系结构,提出并阐释以信息流转机制为基础、以供求耦合机制为前提、以价值增值机制为目标、以动力机制为突破口的图书馆大数据知识服务生态系统运行机制。
2025年04期 v.43;No.210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 蒋曙光;
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系统梳理元宇宙技术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潜在应用场景,讨论了虚拟馆员、沉浸式学习空间、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等服务创新模式。研究表明,元宇宙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不仅是物理场所的数字化延伸,而且以沉浸式和个性化为核心,形成一种新的服务模式。这一服务模式提升用户信息获取效率,给用户带来全新的参与体验,为图书馆服务创新与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年04期 v.43;No.210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 秦杨;孙连宵;
健康信息学是一门融合多学科的新型交叉学科,对其学科交叉进行分析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文章中图分类号共现关系,构建了分类号网络,并设计了考虑学科内外部发展情况的学科交叉性测量指标;此外,还构建了以机构为中心的中图分类号网络,探索机构未来可能的学科交叉研究机会。文章设计的模型为健康信息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建议。
2025年04期 v.43;No.210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 柴晨;徐继维;王怡霖;
文章采用网络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总结孕产妇在备孕、孕期、分娩、产后及辅助生殖阶段的信息需求,揭示国内外图书馆在提供生育健康信息服务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有效策略,并从合作模式、用户体验、形式内容及智慧赋能等维度探讨图书馆在开展健康信息服务领域的创新路径,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策略。
2025年04期 v.43;No.210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 笪琼瑶;陈长明;
文章提出以“实践—就业—创业”的志愿者培养目标、招聘与培训动态化、日常管理“订单式—项目化”相结合、激励机制可持续、发挥数字平台的聚能作用为路径,创新志愿者服务管理机制,实现志愿者服务的快速响应,拓展其边界,进而实现其数字化转型,弘扬图书馆精神,促进图书文化的可达性。
2025年04期 v.43;No.210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 束秀婷;
芜湖城市书房以文化场馆旅游化为定位,构建起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区域性标杆。文章基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理论框架,从管理机制是城市书房文旅融合的支撑点、空间建设是城市书房文旅融合的出发点、资源服务是城市书房文旅融合的落脚点、数智技术是城市书房文旅融合的驱动力4个维度切入,剖析芜湖城市书房文旅融合的实践路径,继而总结出基于芜湖城市书房文旅融合发展实践的启示:构建多元管理机制,提升文旅发展效能;重塑内外空间架构,夯实文旅文化根基;推动服务资源转化,丰富文旅供给内容;强化数智技术赋能,拓展文旅发展空间。
2025年04期 v.43;No.210 122-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 李佳佳;施点;
对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职务、教育水平、健康状况、赡养压力、子女数目、收入水平和进馆年限等背景信息。利用SPSS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确定敬业度的内在结构,并对不同群体的敬业度进行差异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敬业度可分为工作满意度、工作沉浸度和工作持续度三个维度;不同职务、教育水平、健康状况、赡养压力、收入水平和进馆年限的员工,在敬业度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研究发现,提出高校图书馆员工敬业度提升策略。
2025年04期 v.43;No.210 132-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 赵雅楠;卢志国;
文章以早庆和书电子化项目为例,从主体、平台、合作出版社、模式和活动五方面对该项目进行分析,从签订明确的内容更新协议,保证资源的时效性;推动传统书籍数字化,实现联合开发与共创;深度了解用户需求,灵活调整采购策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循证采购电子书平台;制定双向反馈的沟通机制;建立资源保障与违约赔偿机制六方面,提出数字时代电子书采购模式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新时代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43;No.210 14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