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祖丹;蒋璐;刘祥平;
高校阅读推广工作对于营造校园书香氛围和建设学习型校园具有重要功效,而图书馆在此项工作中担任发起人和组织者的角色。通过网络调研我国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好书推荐信息,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挖掘高校阅读推广的出发点和归宿,得出“通过推广阅读优秀品质的著作来促进读者的专业学习和个人成长”是高校阅读推广工作的初旨。高校图书馆应加强阅读资源的品质建设,引导读者需求,走“回归学术经典、回归人文经典”之路。
2025年05期 v.43;No.211 17-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 张文亮;陈重阳;
早期阅读是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任务,意义重大。现有关于早期阅读的研究,更多关注早期阅读后短期内儿童的改变,而忽视了早期阅读产生的长期作用和效果。文章以青年人群体为研究对象设计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探索早期阅读经历对青年人阅读行为的长期作用和效果。对访谈结果进行三级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后,从内部感知、外部驱动和阅读行为三个维度构建早期阅读经历对青年人阅读行为的影响模型,并从加强早期阅读理论研究、建立早期阅读迭代优化体系、关注儿童时期阅读意义建构及优化早期阅读服务四方面,对青年人早期阅读的开展与阅读行为形成提出对策与建议。
2025年05期 v.43;No.211 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 王玥;李煦;
农文旅融合为中国稻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稻作文化则丰富和提升了农文旅的内涵与文化品位。高校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的重要主体,在稻作文化阅读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涉农高校稻作文化阅读推广实践路径在农文旅融合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农文旅融合对涉农高校图书馆稻作文化阅读推广的理论关联和影响,聚焦农文旅融合视域下涉农高校图书馆稻作文化阅读推广实践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构建稻作文化阅读推广课程体系、加强稻作文化的资源和平台建设、促进农文旅理念与稻作文化推广协同发展等切实可行的路径,为涉农高校稻作文化阅读推广提供借鉴。
2025年05期 v.43;No.211 32-3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 邹启峰;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和文献服务机构,应该依托资源、学科等优势组织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文章以安徽大学图书馆为例,从用户体验的视角,对高校图书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整合资源,坚持社会科学普及品牌化、情境化、信息化等路径展开探究,以期为社会科学普及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2025年05期 v.43;No.211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 张超民;聂杨;朱新原;李景成;
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安徽省内三所普通本科院校建设红色文化空间的创新实践和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红色文化空间的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借鉴本科院校的经验,利用新技术、新模式,通过整合红色资源、优化空间设计和创新活动形式等方式,从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三个维度,持续完善红色文化空间建设细节,给予校内学生更高品质的文化体验。
2025年05期 v.43;No.211 61-6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 曾湘琼;赵慧颖;
教育变革背景下,未来学习中心是我国高校教育研究的新趋势。当前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致力于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学习组织。探究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当前未来学习中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对未来学习中心相关会议资料进行探究,分析未来学习中心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利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编码,并构建影响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的影响因素模型,阐明数据、技术、资源、空间、建设理念与目标定位、管理与评估等因素对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2025年05期 v.43;No.211 6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 甘小红;
当精神疗愈成为普遍性的文化诉求时,我国高校图书馆理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支持服务。高校图书馆打造疗愈空间,既是本身工作的创新探索,更是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心灵滋养、健康促进、心理调适”为核心功能的新型空间正在突破传统图书馆的边界,为师生构建一个既能治愈心灵又能激发思维的精神栖息地。文章通过剖析高校图书馆疗愈空间建设的核心逻辑、作用机制,探索AI助力高校图书馆疗愈空间建设的关键路径,旨在为大学生精神赋能,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习体验。
2025年05期 v.43;No.211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 万红琼;王磊;李昊;
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结合“双一流”建设目标进行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的突破与转型,主动发挥信息资源和情报分析的优势,积极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决策信息支持服务。文章立足情报学研究视角,聚焦学校对高层次人才的现实需求,积极与学校开展引进人才工作的职能部门沟通,推进引进人才挖掘和遴选的情报信息服务。文章运用3种路径进行需求人才的挖掘分析:基于In Cites数据库对学科发文作者进行遴选,基于Scopus数据库的研究人员分析对具体研究方向需求人才进行挖掘,基于学科领域内顶级学术期刊发文作者遴选并结合Endnote软件进行数据清洗。综合运用大数据搜集、文献库检索、情报分析等多种方式,构建多样态人才需求场景下的人才遴选路径,为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提供基于客观数据的科学可靠、客观公平的遴选方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人才情报信息支撑服务。
2025年05期 v.43;No.211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 艾根宏;鲍静;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图书馆通过技术赋能和智能化服务,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精准支持。研究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强化乡村治理、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图书馆智慧化精准服务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和价值维度。构建了完善服务网络、扩大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定点帮扶施策、精准对接需求,丰富阅读资源、满足多元需求,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等实现路径与模式创新。同时指出当前图书馆智慧化服务存在未精准匹配、精准服务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绩效考核机制尚待完善、资源整合与共享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加强精准匹配乡村需求、构建长效服务机制、提升精准服务质效、促进资源整合共享等优化路径,为安徽省及其他地区图书馆智慧化在乡村振兴中开展精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025年05期 v.43;No.211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 耿梅竞;
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用户体验量表,可以保障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以人为中心”的精准化建设与发展。文章通过文献调查法、访谈法、专家调查法等,初步拟定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用户体验量表题项,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量表信效度,得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用户体验量表,通过量表应用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用户画像,通过K-means聚类方法,得出核心型用户、中庸型用户以及边缘型用户三种用户类型。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三种用户类型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改善建议。
2025年05期 v.43;No.211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 李秀华;朱明亮;
文章在分析高校档案图书资源融合育人支撑体系和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强化融合育人理念、推进资源整合与共享、建立管理协调激励机制、打造人才多元融合培养模式等策略,试图构建高校档案图书资源科学合理的融合育人机制,以期有效提升高校文化育人功能,形成育人合力,增强育人效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文化支撑。
2025年05期 v.43;No.211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 李晓;
深入探究图书馆政策的扩散机制,明晰其特征及其影响力并提出优化路径,对于提升我国图书馆政策制定与发布的科学性、增强政策实施成效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选取北大法宝数据库中图书馆政策文本作为分析样本,借助时序分析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法,细致梳理政策基本情况以及政策间的参照关系,并从扩散强度、广度、速度及方向四大维度,全面衡量政策扩散的特性,旨在对图书馆政策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43;No.211 109-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 王晓霞;由黎;
文章通过文献调查和实践调研,全面梳理广州、嘉兴、东莞三地公共图书馆城乡一体化的具体举措、特色与成效、困难与问题,从中发现新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公共图书馆城乡一体化实践的结合点,提出公共图书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策略:加强顶层设计,实现依法治理;统筹整合资源,建立区域联体;联合网络共建,实现服务共享;重视队伍培养,保证建设质量。
2025年05期 v.43;No.211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 文少保;潘睿炫;
大学智库通过高质量的政策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提升国家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从而形成自身的影响力。对于研究大学智库影响力形成的复杂因素,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具有适切性。文章以美国20所世界一流大学智库作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进行系统研究,探究美国一流大学智库影响力生成的各种条件变量组合。通过研究发现,大学智库影响力的生成与作为必要性条件的研究理念与能力、作为充分性条件的政治环境、融资能力以及智库的成长能力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大学智库影响力的生成也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5年05期 v.43;No.211 123-13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 李志明;
文化传承与创新、多元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展览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实现这些职能的重要服务手段。随着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展览服务新的发展趋势——在线展览服务应运而生。这种服务凭借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在这个“读图时代”,日益受到读者的青睐。文章通过对我国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在线展览服务开展情况进行网络调查,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为其他图书馆开展在线展览服务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43;No.211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 姚雅璠;
在数智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路径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界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安徽大学图书馆为例,从古籍数字化、智慧技术赋能、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探讨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实践,从资源利用率、服务模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总结其实践成效,从技术应用深度不足、专业人才短缺、数据安全风险等方面分析遇到的困难,提出深化技术融合、强化人才培养、构建生态体系等优化策略,并指出未来特色馆藏建设“智慧化、生态化、全球化”的发展方向。
2025年05期 v.43;No.211 13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本期数据